忆烽火·传薪火丨历史与未来之间,总会有一个“最大公约数”
忆烽火·传薪火丨历史与未来之间,总会有一个“最大公约数”
忆烽火·传薪火丨历史与未来之间,总会有一个“最大公约数”历史(lìshǐ)与未来之间,总会有一个“最大公约数”
这些天(tiān),一部来自中国的(de)纪录片,在海外大量“圈粉”,引发广泛关注。
除了在社交平台热传,这部纪录片还在5月(yuè)中旬的(de)晚间黄金时段两度登录“今日俄罗斯”电视台。片子一开始,环城而过的莫斯科河,随风飘(suífēngpiāo)摇(yáo)的郁金香花,喷刷在地铁车头上的二战苏军战士宣传画,都让观众们近距离感受到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(qìngdiǎn)前夕,莫斯科街头那庄严而热烈的气氛。
小雨靡(mí)靡的红场,斯韦特兰纳·扎杰拉,一位年轻的专栏作家,当和记者谈起80多年前那场战争,泪水一下(yīxià)涌出了眼眶(yǎnkuàng):那是一种痛彻心扉的记忆,是“家家户户都在战争中失去了亲人”的共同记忆。
这种记忆,在记者的同行朋友德米特里(lǐ)·列昂季耶夫看来,是莫斯科胜利博物馆“胜利面孔”展厅里收集(shōují)到的100多万张参战亲人(qīnrén)的照片,是大厅上空垂下(chuíxià)的象征着战争中逝去的2600万生灵的一条条金色链条,更是苏联必须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民族自觉(zìjué)。他还(hái)特别强调,这种感受,经历过抗日战争的中国一定能理解,因为“同样关乎民族存在”。
纪录片《莫斯科的朋友们》截图。来源(láiyuán):新华网
这部纪录片(jìlùpiàn)叫《莫斯科的朋友们》。全片10多分钟,是(shì)记者与她的4位俄罗斯朋友的心灵对话。话题从80年前的那场胜利开始,又远不止于(yú)战争本身。
“今日俄罗斯(éluósī)”电视台纪录片频道首页大图推介纪录片《莫斯科的(de)朋友们》。新华社发
纪录片中,当被记者问及如何看待红场阅兵,莫斯科(mòsīkē)国立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(fùjiàoshòu)亚历山大·博布罗夫坦诚相告,他认为所有参加庆典活动的国家,“都拥有(yōngyǒu)对和平与繁荣的共同追求”,是为了铭记(míngjì)共同的历史,守护更好的未来。
在这部纪录片(jìlùpiàn)发布前,中国(zhōngguó)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已受邀前往俄罗斯参加(cānjiā)(cānjiā)阅兵(yuèbīng)仪式。从参加排练伊始,中国军人就成为了当地居民、中国留学生乃至各家媒体追逐的焦点。每当这支队伍一亮相,总会有很多人拿出手机拍照,不少民众还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贴出了“同框”合影。
5月9日,阅兵入场准备时俄罗斯少年军方队特意同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(yízhàng)司礼大队(dàduì)合影。网络视频截图
世界是多元的(de)(de)。每个国家、每个民族(mínzú)经历的不同,都会孕育出独一无二的文明形态与精神气质。但在追求和平和正义的道路上(shàng),人类的情感总是相通的,无论岁月更迭,沧海变幻,这种情感只会在时光沉淀中散发出越来越醇厚的味道,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。
苏联援华航空(hángkōng)志愿队和中国飞行员的合影。资料图片
就像这张合影,岁月的长河已经磨平相片原有的光泽,但中苏军民共同抗击法西斯(fǎxīsī)侵略的光荣记忆,永远(yǒngyuǎn)在历史的长卷上熠熠生辉。
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(bàofā)后,历经几个月的惨烈血战,中国(zhōngguó)的华北、华东大片领土沦于敌手。在日本侵略者疯狂进攻之下,中国军队损失惨重,特别是空军力量基本被消耗殆尽。日军可以肆无忌惮地出动(chūdòng)飞机轰炸中国军队、城市和平民,战况(zhànkuàng)已到了十分严峻的程度。
在此危急时刻,苏联援华(yuánhuá)航空志愿队受邀来到中国,首战就在南京上空打响(dǎxiǎng)。
对于这场空战,当时的(de)(de)一家报纸发出了(le)一篇题为《十月十二日后的南京首次空战》的新闻电讯。这则(zhèzé)电讯传递出来的信息虽然不多,但极大鼓舞了抗日军民的斗志,也给(gěi)嚣张的日本侵略者以有力回击。不幸的是,此次空战中一架苏联战机被击落,飞行员涅日丹诺夫牺牲在南京的土地上,时年仅24岁。
从1937年在南京上空(shàngkōng)秘密参战(cānzhàn)至1941年撤离,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采取(cǎiqǔ)轮换形式,先后有2000多名(duōmíng)飞行员参战,其中不乏像日加列夫、雷恰戈夫、阿尼西莫夫、波雷宁等苏联著名空军将领。200多名苏联飞行员为中国的抗战事业壮烈牺牲,血洒长空。
重庆万州库里申科烈士墓(lièshìmù)园。新华社发
法西斯的疯狂肆虐从未吓倒世界各国(gèguó)人民,侵略(qīnlüè)的战火烧到哪里,哪里就会激起更为奋勇的抵抗。即便语言不通,即使从未谋面,乃至斗争的方式也(yě)不尽相同,在一个共同的敌人面前,誓为正义事业流血牺牲的强大信念,让人类从未团结得(dé)如此紧密。
克尔(kèěr)与曾生的合影。深圳东江纵队纪念馆供图
这张合影拍摄于1944年的深圳坪山。画面最左边,梳着背头、穿着飞行(fēixíng)夹克(jiákè)的帅气小伙,是美国“飞虎队”飞行员克尔。与他握手的人(rén),是活跃于华南抗日战场上的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。
1944年2月,克尔在执行轰炸香港九龙启德机场的(de)任务时,不幸被(bèi)日军炮火击中。紧急关头,他选择跳伞逃生(táoshēng),随后被东江纵队的游击队员发现。游击队员立刻展开营救行动,避开千余日军的层层搜捕,最终成功将克尔救出(jiùchū)“虎口”。据(jù)不完全统计,抗日战争中,仅东江纵队就先后营救国际友人100多人以及10多名被日军击落的美国(měiguó)飞行员。此外,东江纵队还建立情报站,配合盟军作战行动,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(shènglì)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,“我们的敌人(dírén)是世界性的敌人,中国的抗战(kàngzhàn)是世界性的抗战。”14年的浴血奋战,中国战场牵制和抗击了日本陆军三分之二(sānfēnzhīèr)以上的兵力,歼敌数量占日军二战期间伤亡总数的70%,有力地(dì)支援了世界其他地区的反法西斯斗争。
作为二战主要同盟国,中国的抗战不仅决定(juédìng)了中国战场的最后胜利,而且深深影响着其他战场上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(zhòngyào)进程。
1941年6月,一封来自延安的密电放在(zài)了苏联(sūlián)领导人的案头。这是一份珍贵的战略情报,内容(nèiróng)是德国即将进攻(jìngōng)苏联。一直担心将处于德、日法西斯双向(shuāngxiàng)夹击的苏联,终于在德国发起进攻前夕调整了作战部署。对于这份情报的价值,朱可夫元帅在回忆录中说:“苏联红军总算提前了24小时进入紧急战备,得以免遭灭顶之灾。”
提供这份情报的人叫阎宝航,是(shì)中共优秀的地下情报人员。二战胜利50年后,俄罗斯前驻华大使对他(tā)是这样评价的:“他是中国人民的骄傲(jiāoào),是俄罗斯人民感谢之人,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永远被铭记(míngjì)的幕后英雄。”
在(zài)那(nà)场战争(zhànzhēng)浩劫(hàojié)中,有危难关头的风雨同舟(fēngyǔtóngzhōu),有携手并肩的关山共越,有欢庆胜利的热烈拥抱……80年之后,当我们再次翻开一张张浸满硝烟味道的照片,翻阅一份份铭刻浴血征程的历史档案,那是所有热爱和平的人们共同的记忆,也是人类抗击侵略、捍卫正义的生动写照。
铭记80年前那场伟大胜利,不仅在于缅怀先辈(xiānbèi)们的流血牺牲,更在于它终结(zhōngjié)了战争,开启了和平,抵御了野蛮,复兴了文明。
然而,战后的(de)80年间,世界并没有真正实现安定和平,战火硝烟并未(bìngwèi)离(lí)我们远去。局部地区冲突不断,大国博弈、民族矛盾、流血冲突依然存在。特别是,随着冷战的结束,在当今国际政治舞台上,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并未彻底消失(xiāoshī),反而是改头换面、迭代升级。个别国家为自身私利大搞本国优先、强权霸凌,企图以单边主义取代多边主义,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和平、稳定(wěndìng)和安全。今天,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团结还是分裂(fēnliè)、对话还是对抗、共赢还是零和的十字路口(shízìlùkǒu)。
当今中国紧密联系世界,成为(chéngwéi)动荡变革世界中的稳定力量、合作力量、进步力量。这些年,中国提出的一系列建议主张,越来越(yuèláiyuè)被广泛接受,越来越得到更多人的认可。客观、理性(lǐxìng)、全面地看待和处理当前世界面临(miànlín)的各种矛盾问题,携手建设持久和平、普遍安全、共同繁荣、开放(kāifàng)包容、清洁美丽的世界,共同推动(tuīdòng)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,也越来越成为世界的共识。
就像在这部(zhèbù)纪录片的最后,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教授尤里·塔夫罗夫斯基对记者讲到的,“和平、贸易(màoyì)、文化交流……是21世纪(shìjì)最重要的事情”。80年前的那场胜利,曾书写下人类文明的“最大公约数”;80年后的今天,面对各种风险挑战,如何处理好人与人、国与国(guóyǔguó)之间的关系,“和而不同”——这个来自(láizì)古老中国而又焕发青春气息的哲学命题,终将成为这个公约数的最佳(zuìjiā)注脚。(李景璇(xuán) 赵镭饷 李佳琦)
(井延坡工作室出品(chūpǐn))
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央广网(yāngguǎngwǎng)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(xiāofèizhě)(xiāofèizhě)也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(shēngmíng)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(bùdé)转载。转载请联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历史(lìshǐ)与未来之间,总会有一个“最大公约数”
这些天(tiān),一部来自中国的(de)纪录片,在海外大量“圈粉”,引发广泛关注。
除了在社交平台热传,这部纪录片还在5月(yuè)中旬的(de)晚间黄金时段两度登录“今日俄罗斯”电视台。片子一开始,环城而过的莫斯科河,随风飘(suífēngpiāo)摇(yáo)的郁金香花,喷刷在地铁车头上的二战苏军战士宣传画,都让观众们近距离感受到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(qìngdiǎn)前夕,莫斯科街头那庄严而热烈的气氛。
小雨靡(mí)靡的红场,斯韦特兰纳·扎杰拉,一位年轻的专栏作家,当和记者谈起80多年前那场战争,泪水一下(yīxià)涌出了眼眶(yǎnkuàng):那是一种痛彻心扉的记忆,是“家家户户都在战争中失去了亲人”的共同记忆。
这种记忆,在记者的同行朋友德米特里(lǐ)·列昂季耶夫看来,是莫斯科胜利博物馆“胜利面孔”展厅里收集(shōují)到的100多万张参战亲人(qīnrén)的照片,是大厅上空垂下(chuíxià)的象征着战争中逝去的2600万生灵的一条条金色链条,更是苏联必须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民族自觉(zìjué)。他还(hái)特别强调,这种感受,经历过抗日战争的中国一定能理解,因为“同样关乎民族存在”。
纪录片《莫斯科的朋友们》截图。来源(láiyuán):新华网
这部纪录片(jìlùpiàn)叫《莫斯科的朋友们》。全片10多分钟,是(shì)记者与她的4位俄罗斯朋友的心灵对话。话题从80年前的那场胜利开始,又远不止于(yú)战争本身。
“今日俄罗斯(éluósī)”电视台纪录片频道首页大图推介纪录片《莫斯科的(de)朋友们》。新华社发
纪录片中,当被记者问及如何看待红场阅兵,莫斯科(mòsīkē)国立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(fùjiàoshòu)亚历山大·博布罗夫坦诚相告,他认为所有参加庆典活动的国家,“都拥有(yōngyǒu)对和平与繁荣的共同追求”,是为了铭记(míngjì)共同的历史,守护更好的未来。
在这部纪录片(jìlùpiàn)发布前,中国(zhōngguó)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已受邀前往俄罗斯参加(cānjiā)(cānjiā)阅兵(yuèbīng)仪式。从参加排练伊始,中国军人就成为了当地居民、中国留学生乃至各家媒体追逐的焦点。每当这支队伍一亮相,总会有很多人拿出手机拍照,不少民众还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贴出了“同框”合影。
5月9日,阅兵入场准备时俄罗斯少年军方队特意同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(yízhàng)司礼大队(dàduì)合影。网络视频截图
世界是多元的(de)(de)。每个国家、每个民族(mínzú)经历的不同,都会孕育出独一无二的文明形态与精神气质。但在追求和平和正义的道路上(shàng),人类的情感总是相通的,无论岁月更迭,沧海变幻,这种情感只会在时光沉淀中散发出越来越醇厚的味道,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。
苏联援华航空(hángkōng)志愿队和中国飞行员的合影。资料图片
就像这张合影,岁月的长河已经磨平相片原有的光泽,但中苏军民共同抗击法西斯(fǎxīsī)侵略的光荣记忆,永远(yǒngyuǎn)在历史的长卷上熠熠生辉。
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(bàofā)后,历经几个月的惨烈血战,中国(zhōngguó)的华北、华东大片领土沦于敌手。在日本侵略者疯狂进攻之下,中国军队损失惨重,特别是空军力量基本被消耗殆尽。日军可以肆无忌惮地出动(chūdòng)飞机轰炸中国军队、城市和平民,战况(zhànkuàng)已到了十分严峻的程度。
在此危急时刻,苏联援华(yuánhuá)航空志愿队受邀来到中国,首战就在南京上空打响(dǎxiǎng)。
对于这场空战,当时的(de)(de)一家报纸发出了(le)一篇题为《十月十二日后的南京首次空战》的新闻电讯。这则(zhèzé)电讯传递出来的信息虽然不多,但极大鼓舞了抗日军民的斗志,也给(gěi)嚣张的日本侵略者以有力回击。不幸的是,此次空战中一架苏联战机被击落,飞行员涅日丹诺夫牺牲在南京的土地上,时年仅24岁。
从1937年在南京上空(shàngkōng)秘密参战(cānzhàn)至1941年撤离,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采取(cǎiqǔ)轮换形式,先后有2000多名(duōmíng)飞行员参战,其中不乏像日加列夫、雷恰戈夫、阿尼西莫夫、波雷宁等苏联著名空军将领。200多名苏联飞行员为中国的抗战事业壮烈牺牲,血洒长空。
重庆万州库里申科烈士墓(lièshìmù)园。新华社发
法西斯的疯狂肆虐从未吓倒世界各国(gèguó)人民,侵略(qīnlüè)的战火烧到哪里,哪里就会激起更为奋勇的抵抗。即便语言不通,即使从未谋面,乃至斗争的方式也(yě)不尽相同,在一个共同的敌人面前,誓为正义事业流血牺牲的强大信念,让人类从未团结得(dé)如此紧密。
克尔(kèěr)与曾生的合影。深圳东江纵队纪念馆供图
这张合影拍摄于1944年的深圳坪山。画面最左边,梳着背头、穿着飞行(fēixíng)夹克(jiákè)的帅气小伙,是美国“飞虎队”飞行员克尔。与他握手的人(rén),是活跃于华南抗日战场上的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。
1944年2月,克尔在执行轰炸香港九龙启德机场的(de)任务时,不幸被(bèi)日军炮火击中。紧急关头,他选择跳伞逃生(táoshēng),随后被东江纵队的游击队员发现。游击队员立刻展开营救行动,避开千余日军的层层搜捕,最终成功将克尔救出(jiùchū)“虎口”。据(jù)不完全统计,抗日战争中,仅东江纵队就先后营救国际友人100多人以及10多名被日军击落的美国(měiguó)飞行员。此外,东江纵队还建立情报站,配合盟军作战行动,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(shènglì)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,“我们的敌人(dírén)是世界性的敌人,中国的抗战(kàngzhàn)是世界性的抗战。”14年的浴血奋战,中国战场牵制和抗击了日本陆军三分之二(sānfēnzhīèr)以上的兵力,歼敌数量占日军二战期间伤亡总数的70%,有力地(dì)支援了世界其他地区的反法西斯斗争。
作为二战主要同盟国,中国的抗战不仅决定(juédìng)了中国战场的最后胜利,而且深深影响着其他战场上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(zhòngyào)进程。
1941年6月,一封来自延安的密电放在(zài)了苏联(sūlián)领导人的案头。这是一份珍贵的战略情报,内容(nèiróng)是德国即将进攻(jìngōng)苏联。一直担心将处于德、日法西斯双向(shuāngxiàng)夹击的苏联,终于在德国发起进攻前夕调整了作战部署。对于这份情报的价值,朱可夫元帅在回忆录中说:“苏联红军总算提前了24小时进入紧急战备,得以免遭灭顶之灾。”
提供这份情报的人叫阎宝航,是(shì)中共优秀的地下情报人员。二战胜利50年后,俄罗斯前驻华大使对他(tā)是这样评价的:“他是中国人民的骄傲(jiāoào),是俄罗斯人民感谢之人,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永远被铭记(míngjì)的幕后英雄。”
在(zài)那(nà)场战争(zhànzhēng)浩劫(hàojié)中,有危难关头的风雨同舟(fēngyǔtóngzhōu),有携手并肩的关山共越,有欢庆胜利的热烈拥抱……80年之后,当我们再次翻开一张张浸满硝烟味道的照片,翻阅一份份铭刻浴血征程的历史档案,那是所有热爱和平的人们共同的记忆,也是人类抗击侵略、捍卫正义的生动写照。
铭记80年前那场伟大胜利,不仅在于缅怀先辈(xiānbèi)们的流血牺牲,更在于它终结(zhōngjié)了战争,开启了和平,抵御了野蛮,复兴了文明。
然而,战后的(de)80年间,世界并没有真正实现安定和平,战火硝烟并未(bìngwèi)离(lí)我们远去。局部地区冲突不断,大国博弈、民族矛盾、流血冲突依然存在。特别是,随着冷战的结束,在当今国际政治舞台上,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并未彻底消失(xiāoshī),反而是改头换面、迭代升级。个别国家为自身私利大搞本国优先、强权霸凌,企图以单边主义取代多边主义,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和平、稳定(wěndìng)和安全。今天,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团结还是分裂(fēnliè)、对话还是对抗、共赢还是零和的十字路口(shízìlùkǒu)。
当今中国紧密联系世界,成为(chéngwéi)动荡变革世界中的稳定力量、合作力量、进步力量。这些年,中国提出的一系列建议主张,越来越(yuèláiyuè)被广泛接受,越来越得到更多人的认可。客观、理性(lǐxìng)、全面地看待和处理当前世界面临(miànlín)的各种矛盾问题,携手建设持久和平、普遍安全、共同繁荣、开放(kāifàng)包容、清洁美丽的世界,共同推动(tuīdòng)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,也越来越成为世界的共识。
就像在这部(zhèbù)纪录片的最后,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教授尤里·塔夫罗夫斯基对记者讲到的,“和平、贸易(màoyì)、文化交流……是21世纪(shìjì)最重要的事情”。80年前的那场胜利,曾书写下人类文明的“最大公约数”;80年后的今天,面对各种风险挑战,如何处理好人与人、国与国(guóyǔguó)之间的关系,“和而不同”——这个来自(láizì)古老中国而又焕发青春气息的哲学命题,终将成为这个公约数的最佳(zuìjiā)注脚。(李景璇(xuán) 赵镭饷 李佳琦)
(井延坡工作室出品(chūpǐn))
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央广网(yāngguǎngwǎng)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(xiāofèizhě)(xiāofèizhě)也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(shēngmíng)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(bùdé)转载。转载请联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

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