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雄安新区雄县黄湾村党支部:在老百姓心里,筑起“一座山”
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雄安新区雄县黄湾村党支部:在老百姓心里,筑起“一座山”
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雄安新区雄县黄湾村党支部:在老百姓心里,筑起“一座山”雄安(xióngān)新区雄县黄湾村党支部
在老百姓心里,筑起“一座山(shān)”
6月25日,航拍坐落于雄县黄湾村的(de)雄山公园。 河北日报记者 李东宇(lǐdōngyǔ)摄
从白洋淀东(dōng)码头往东,几分钟车程,就到(dào)了雄县黄湾村。村里有个雄山公园。
夏日傍晚(bàngwǎn),雄山公园游人渐多。有人爬山赏景,有人玩漂流,还有的在做直播(zhíbō)。雄山脚下的步行街灯火通明,各类小吃琳琅满目。
“今年春节假期,光雄山公园这一个景点(jǐngdiǎn),游客最多时一天就收入24万元。”黄湾村党支部书记(shūjì)刘秋乱说,“五一”假期,公园日接待游客最高时有上万人次,村里的餐饮(cānyǐn)、住宿都带起来了。
“谁敢(gǎn)想,黄湾能变成这个样哩(yànglī)!”说起村子的变化,老人们都笑得合不拢嘴。
“黄湾的(de)亲戚不能串,街脏道窄还有粪蛋(fèndàn);黄湾的电影不能看,不是下雨就是停电……”上世纪(shìjì)90年代初的一段顺口溜,是黄湾村的真实写照。
1996年,顶(dǐng)着村集体负债20余万元的压力,31岁的刘秋乱临危受命。那时,头脑灵光的他生意做得很好,为啥(wèishá)要接下这个“烫手山芋(tàngshǒushānyù)”?
刘秋(liúqiū)乱说:“我家是一个党员家庭,父辈常说,有能耐的人(rén),需要时就得站出来!”
没有产业,村子就不可能富起来。在(zài)塑料行业摸爬滚打(mōpágǔndǎ)十几年的刘秋乱和其他村干部一合计,决定在村里办个厂子试试。
“赔了算我的,赚了是集体的。”坦荡大气的一句话,给犹豫(yóuyù)观望的村民吃(chī)了“定心丸”。黄湾村第一家村集体企业——天华塑料厂办(bàn)起来了。
塑料(sùliào)厂生意红火(hónghuǒ),当年就盈利20多万元。此后(cǐhòu),村里又建起工业小区,最辉煌时聚集起83家塑料企业,黄湾村成了远近闻名的“塑料村”。
2017年,雄安新区设立,黄湾村又一次走(zǒu)到发展的十字路口。
产业转型迫在眉睫,在塑料厂关停的决策会上,刘秋乱一拍桌子:“今儿个不(bù)下狠心,明儿都得喝西北风!”他和村“两委”班子决定,舍(shě)“白色”奔“绿色”,除少数实力较强(jiàoqiáng)的迁出外,其他塑料厂全部关停并转(guāntíngbìngzhuǎn)。
不做塑料,村里也没资源(zīyuán),还能搞啥?
“咱村距白洋淀东码头就2公里,如果能把(bǎ)游客引到村里玩(wán)就好了!”
“想把人(rén)引来,必须要有好的环境!”
“雄县(xióngxiàn)历史上有大、小雄山,咱村能否建个有山的公园?”
大家你一言我一语,雄山公园最终成为黄湾村(huángwāncūn)首个旅游项目。
“你看,这里本来都是(shì)建筑垃圾,全村齐心协力,填土搬石,植树(zhíshù)栽花,才有了现在的雄山。”6月23日中午,刘秋乱(liúqiūluàn)带着记者一路上山。四季常绿的白皮松(báipísōng),婀娜多姿的五角枫,桃树、山楂树错落有致,公园里还修建了人工湖、石桥、喷泉,三季有花、四季有绿。
雄山公园一(yī)建成就火了。
游客多了,住哪儿?记者沿村里(cūnlǐ)的主干道一直走,来到民宿一条街。竹坞(zhúwù)、甘棠(gāntáng)、望山云树……每个庭院都有一个诗意的名字。走进竹坞小院,小桥、木亭映入眼帘,潺潺流水让人心情舒畅。
“村里盖上楼房后,大家陆续搬离了老院。村里就把这些老宅改成民宿(mínsù),统一规划(tǒngyīguīhuà)、统一经营。”黄湾村党支部副书记胡江波说,现在40个小院共有193个房间,能整租,也可以租单间(dānjiān)。
建起共享农场,开发采摘业,推动雄安新区都市农业科技博览园落户村里……近几年,黄湾村发展的脚步越走越快,还获得了全国文明村镇、全国民主(mínzhǔ)法治(fǎzhì)示范村、河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称号。去年(qùnián),村集体经济(jítǐjīngjì)收入近2000万元,人均年收入5.3万元。
每年中秋、春节,村里会给村民发面、发油、发菜,70岁以上老人按季度发养老金。大伙儿都说:“刘(liú)书记有头脑(tóunǎo),党支部有本事。”
刘秋乱喜欢爬山。他觉得,村子要想发展(fāzhǎn)好,基层党支部(dǎngzhībù)就得像老百姓心里的一座山,稳得住、靠得住。
干部群众一条心,黄湾村党支部还有(háiyǒu)一个办法——组建社团(shètuán)。如今,村里有民兵连、篮球队、广场舞队、秧歌队、锣鼓队、爬山队等18个社团,七成村民都加入(jiārù)了社团。
在社团里,大家一起训练、一起跳舞,村民之间很少产生矛盾,即便偶有不快,谈笑(tánxiào)间便消除了隔阂。黄湾人说(shuō):“在我们村,不需要民调员(yuán),每个社团就是民调员。”
谈到黄湾村的未来,刘秋乱(liúqiūluàn)还有一系列规划:筹办乡村全面振兴学院(xuéyuàn),发展扩大农文商旅产业,把村子建成宜居宜养家园……
“我是个登山迷(mí),过程虽然累(lèi),但到了山顶才能(cáinéng)领略无限风光。”刘秋乱说,黄湾村正在努力爬坡,他们会带着乡亲们向着更美好的“山顶风光”不断攀登。(记者 刘荣荣)
来源丨河北日报客户端编辑(biānjí) 王亚伟 实习(shíxí)编辑 张文曦 | 校对 侯明怡

雄安(xióngān)新区雄县黄湾村党支部
在老百姓心里,筑起“一座山(shān)”

6月25日,航拍坐落于雄县黄湾村的(de)雄山公园。 河北日报记者 李东宇(lǐdōngyǔ)摄
从白洋淀东(dōng)码头往东,几分钟车程,就到(dào)了雄县黄湾村。村里有个雄山公园。
夏日傍晚(bàngwǎn),雄山公园游人渐多。有人爬山赏景,有人玩漂流,还有的在做直播(zhíbō)。雄山脚下的步行街灯火通明,各类小吃琳琅满目。
“今年春节假期,光雄山公园这一个景点(jǐngdiǎn),游客最多时一天就收入24万元。”黄湾村党支部书记(shūjì)刘秋乱说,“五一”假期,公园日接待游客最高时有上万人次,村里的餐饮(cānyǐn)、住宿都带起来了。
“谁敢(gǎn)想,黄湾能变成这个样哩(yànglī)!”说起村子的变化,老人们都笑得合不拢嘴。
“黄湾的(de)亲戚不能串,街脏道窄还有粪蛋(fèndàn);黄湾的电影不能看,不是下雨就是停电……”上世纪(shìjì)90年代初的一段顺口溜,是黄湾村的真实写照。
1996年,顶(dǐng)着村集体负债20余万元的压力,31岁的刘秋乱临危受命。那时,头脑灵光的他生意做得很好,为啥(wèishá)要接下这个“烫手山芋(tàngshǒushānyù)”?
刘秋(liúqiū)乱说:“我家是一个党员家庭,父辈常说,有能耐的人(rén),需要时就得站出来!”
没有产业,村子就不可能富起来。在(zài)塑料行业摸爬滚打(mōpágǔndǎ)十几年的刘秋乱和其他村干部一合计,决定在村里办个厂子试试。
“赔了算我的,赚了是集体的。”坦荡大气的一句话,给犹豫(yóuyù)观望的村民吃(chī)了“定心丸”。黄湾村第一家村集体企业——天华塑料厂办(bàn)起来了。
塑料(sùliào)厂生意红火(hónghuǒ),当年就盈利20多万元。此后(cǐhòu),村里又建起工业小区,最辉煌时聚集起83家塑料企业,黄湾村成了远近闻名的“塑料村”。
2017年,雄安新区设立,黄湾村又一次走(zǒu)到发展的十字路口。
产业转型迫在眉睫,在塑料厂关停的决策会上,刘秋乱一拍桌子:“今儿个不(bù)下狠心,明儿都得喝西北风!”他和村“两委”班子决定,舍(shě)“白色”奔“绿色”,除少数实力较强(jiàoqiáng)的迁出外,其他塑料厂全部关停并转(guāntíngbìngzhuǎn)。
不做塑料,村里也没资源(zīyuán),还能搞啥?
“咱村距白洋淀东码头就2公里,如果能把(bǎ)游客引到村里玩(wán)就好了!”
“想把人(rén)引来,必须要有好的环境!”
“雄县(xióngxiàn)历史上有大、小雄山,咱村能否建个有山的公园?”
大家你一言我一语,雄山公园最终成为黄湾村(huángwāncūn)首个旅游项目。
“你看,这里本来都是(shì)建筑垃圾,全村齐心协力,填土搬石,植树(zhíshù)栽花,才有了现在的雄山。”6月23日中午,刘秋乱(liúqiūluàn)带着记者一路上山。四季常绿的白皮松(báipísōng),婀娜多姿的五角枫,桃树、山楂树错落有致,公园里还修建了人工湖、石桥、喷泉,三季有花、四季有绿。
雄山公园一(yī)建成就火了。
游客多了,住哪儿?记者沿村里(cūnlǐ)的主干道一直走,来到民宿一条街。竹坞(zhúwù)、甘棠(gāntáng)、望山云树……每个庭院都有一个诗意的名字。走进竹坞小院,小桥、木亭映入眼帘,潺潺流水让人心情舒畅。
“村里盖上楼房后,大家陆续搬离了老院。村里就把这些老宅改成民宿(mínsù),统一规划(tǒngyīguīhuà)、统一经营。”黄湾村党支部副书记胡江波说,现在40个小院共有193个房间,能整租,也可以租单间(dānjiān)。
建起共享农场,开发采摘业,推动雄安新区都市农业科技博览园落户村里……近几年,黄湾村发展的脚步越走越快,还获得了全国文明村镇、全国民主(mínzhǔ)法治(fǎzhì)示范村、河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称号。去年(qùnián),村集体经济(jítǐjīngjì)收入近2000万元,人均年收入5.3万元。
每年中秋、春节,村里会给村民发面、发油、发菜,70岁以上老人按季度发养老金。大伙儿都说:“刘(liú)书记有头脑(tóunǎo),党支部有本事。”
刘秋乱喜欢爬山。他觉得,村子要想发展(fāzhǎn)好,基层党支部(dǎngzhībù)就得像老百姓心里的一座山,稳得住、靠得住。
干部群众一条心,黄湾村党支部还有(háiyǒu)一个办法——组建社团(shètuán)。如今,村里有民兵连、篮球队、广场舞队、秧歌队、锣鼓队、爬山队等18个社团,七成村民都加入(jiārù)了社团。
在社团里,大家一起训练、一起跳舞,村民之间很少产生矛盾,即便偶有不快,谈笑(tánxiào)间便消除了隔阂。黄湾人说(shuō):“在我们村,不需要民调员(yuán),每个社团就是民调员。”
谈到黄湾村的未来,刘秋乱(liúqiūluàn)还有一系列规划:筹办乡村全面振兴学院(xuéyuàn),发展扩大农文商旅产业,把村子建成宜居宜养家园……
“我是个登山迷(mí),过程虽然累(lèi),但到了山顶才能(cáinéng)领略无限风光。”刘秋乱说,黄湾村正在努力爬坡,他们会带着乡亲们向着更美好的“山顶风光”不断攀登。(记者 刘荣荣)
来源丨河北日报客户端编辑(biānjí) 王亚伟 实习(shíxí)编辑 张文曦 | 校对 侯明怡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